新闻资讯
成立仅半年获特批上市
发布时间:2024-09-10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中国建筑是经国务院国资委于2007年12月6日批准,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宝钢集团和中化集团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4位发起人分别持有公司94%、2%、2%和2%的股份。[详细]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及设计勘察业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和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详细]

  中建股份设立时,中建总公司以经评估核准的从事主业的全部净资产2,512,312.96万元出资,中国石油集团、宝钢集团、中化集团分别以约53,453.5 万元现金作为出资。发起人投入本公司的净资产合计约2,672,673.46 万元,按照67.35%的比例折股,折为1,800,0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其余872,673.46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中建股份核心业务有五大模块,主要包括37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公司(具体如下图所示)。

  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时间,便提交IPO申请,且其过会到批准的时间也是“超常规快速”。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为何中建股份能获此特批如此速度通过上市申请呢?

  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市场部部长卢永真亦表示:公司IPO不能以成立时间长短衡量,主要考虑到发展能力和相应的发展战略。中建股份的海外市场份额近30%,上市后对于其公司整合发展及市场份额有促进作用。[详细]

  瑞银证券投行部人士分析:国务院特批的IPO很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了使其作大作强,国家政策上会有所倾向。中建股份的融资已筹备很久了。如果没有地震突发因素,中建股份上市可能会提前1-2个月。[详细]

  有分析认为,中建股份巨无霸融灾发生在四川地震震灾后,其意将在灾后重建。华鑫证券分析师张晖表示:“这只是一种猜测的说法,不过也有一定道理。我觉得在市场疲软已久以及灾后重建的节骨眼儿上,管理层特批中建可能有一定的深意。”陕西普瑞衡投资曹勇也称:“这很可能和灾后重建有关。”[详细]

  “中国建筑a股上市有利于中国建筑工公司的相关整合。”太平洋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微表示,上市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吸收合并中国建筑总公司旗下孙公司时提供资金支持,“国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水平高于H股,意味着相应的可以募到更多的资金。”她表示,谈央企整合去年就是市场的热点话题,只不过今年开始才真正提速。[详细]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建股份上市不排除是中国海外A股上市的变身。中国海外1979年在香港注册,主要业务为基建及房屋建设。199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曾逾330亿港元,之后曾考虑整体回归A股未果。而中建股份的主要资产均来自于中国海外,且此前中海董事长孔庆平亦上调中建股份。[详细]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全年的IPO计划总要完成,在今年选择时机尤为重要。6月和7月是大小非解禁‘低潮期’,此时重发大盘股IPO,也可理解为一种监管部门有意的安排,也是一种维稳布局。”获悉中国建筑IPO将于6月5日过会后,德邦证券分析师古敬东有自己的见解。[详细]

  中建股份宣传部门负责表示:公司重组的时间不长,但成立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承接了其主要发起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50多年在建筑及相关行业的深厚积淀。

  多位基金研究员看好中建股份:中建股份内的中国建筑主营业务包括了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5大板块,并在以上各业务领域居领先地位。

  国信证券建筑行业分析师杨昕认为:中建股份最大亮点在于其房地产业务。中建股份的竞争力体现在高端建筑项目与施工建筑领域。杨昕认为,中建股份发行价格要低于中国中铁。中铁中国发行价格为4.00元~4.80元。

  联合证券分析师邱波表示:由于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业务的营业收入和分部利润分别占本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和分部利润合计的9.8%和53.5%,是绝对的盈利主业,因此,对于中建股份来说,其未来盈利能力与业绩更取决于房地产业务的发展,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走势。

  某证券分析师分析:中建股份2007年净利润是49.2亿元,但一次性扣除掉非经营性损益约10.3亿元后,净利润只剩38.9亿元。按照总股本300亿股计算,每股收益约0.13元。市场发行区间可能在3.5元~4元。

  某基金经理表示:对中建股份的看法偏中性,只要估值合理,肯定会在一级市场进行申购,但是,会在询价时尽量压低价格,以求获得更稳健的利润。

  富国基金研究员分析:5月30日的市场震荡,就感觉有大盘股要出来。近一段时间,市场暂不会出利空消息,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供需层面上。短期看,资金上有资金抽出,会形成一定压力。长期看,一些优质公司注入市场,会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优质的上司公司是资本市场所需要的。[详细]

  广发证券分析:六月第一天,已经持续疲弱的市场就迎来新的大盘股恢复发行消息,市场短期将再次面对新股扩容压力增大,不利于六月份行情的发展。[详细]

  德邦证券分析: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全年的IPO计划总要完成,在今年选择时机尤为重要。6月和7月是大小非解禁‘低潮期’,此时重发大盘股IPO,也可理解为一种监管部门有意的安排,也是一种维稳布局。[详细]